2025-04-13 16:16 点击次数:163
【】
1955年我军进入大军区时期后,主要任务是精简部队编制,在不削弱战斗力的前提下推动军队现代化、合成化和机械化发展,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军道路。然而,当周边局势出现动荡时,军队规模又会相应扩大。1968年,中苏边境局势开始紧张。1969年3月珍宝岛冲突爆发后,我国直接面临苏联强大军事力量的威胁。
董占林出生于1923年11月,他的家乡是北京房山。
为应对紧急局势,中央军委决定重组五支野战部队,包括第11、17、19、29和43军。昆明军区被指派负责第11军的重建任务。该军的首任指挥官是董占林,一位有着丰富战场经验的杰出军官。董占林的军事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,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位昆明军区第11军首任军长的非凡经历。
董占林在12岁时便成了孤儿,为了生存,他不得不过早地开始做苦力。1937年7月,随着“七七”事变的爆发,他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。到了1938年3月,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,董占林偶然加入了八路军,成为了晋察冀军区1分区1团4连的一员,这支部队隶属于杨成武的独立第1师。虽然董占林的教育背景有限,但他对战争的直觉和理解力却异常出色。
董占林通过实战不断积累经验,迅速提升自身能力,最终成为一位兼具军事与政治才能的青年骨干。1945年8月,他担任冀东第16军分区侦察参谋及侦察连长,该分区由曾克林担任司令员,康凯任副政委。此时的董占林已是身经百战的老兵。随着中央军委决定向东北进军,董占林在曾克林的领导下,率领便衣侦察班率先行动,成为我军挺进东北的“先锋中的先锋”。
曾克林(居中)与董占林的上级领导的合影。
在东北三年的激烈战斗中,董占林经历了全方位的磨练,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。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辽沈战役中的表现。当时,作为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3师69团的团长,董占林在辽西会战中遭遇了严峻挑战。他的部队被敌军精锐新6军新22师分割成四个孤立无援的部分,被迫各自为战。战场形势极为紧张,敌我交错,混乱不堪,董占林面临的压力巨大。然而,凭借多年的战斗经验,他迅速洞察到,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,仍然有机会进行有效的反击。
董占林迅速调集全团的三个炮兵连,对正在集团冲锋的敌军发动了猛烈的炮击,成功暂时遏制了敌人的进攻势头。抓住敌人受挫的时机,他果断下令部队发起了一次残酷的刺刀反击。就在此时,原本失去联系的3营和1营1连意外加入战斗,最终彻底歼灭了敌新22师的主力新64团,消灭了3100多名敌军。
1948年11月,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3师69团更名为第45军134师402团,董占林担任团长,之后调任同师第400团团长。1952年8月,134师并入第54军。随后,董占林赴朝鲜参战,担任第15军29师87团见习团长。在朝鲜战场上,董占林的军事才能充分展现,之后晋升为第54军130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。
董占林年轻时的照片(一)
1955年9月,中国军队首次推行军衔制度,各部队纷纷举行授衔仪式,志愿军也参与其中。在这场战地授衔中,董占林被授予上校军衔。三年后,即1958年7月,他随部队返回国内。到了1962年10月,董占林带领第130师投入对印自卫反击战。在瓦弄战役中,他仅用12小时便迅速歼灭印度精锐第11旅,击毙敌军1200多人,并缴获大量物资。
1964年,董占林晋升为大校军衔。两年后,他被任命为第54军副军长。到了1969年11月,中央军委决定重新组建第11军,这个军由第31师和第32师组成。第31师是由之前的第49师改编而成,而第32师则是整合了昆明军区的边防第1支队、边防第13团以及云南警卫团的部队。虽然第11军编制较为精简,但它承担着保卫中国南部边疆的重要任务,因此其首任军长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。
这是董占林年轻时的第二张照片。
经过深思熟虑,中央军委最终选定董占林担任第11军的领导职务。当时,军衔制已经取消超过四年,董占林是以开国大校的身份接手这一重任。值得注意的是,董占林原本所在的第54军被调往武汉军区,但作为该军副军长的他并未随行,而是留任第11军。因此,第11军从成立开始,就与四野有着深厚的渊源。
部队的作战风格往往受到其首位指挥官个性的深远影响。以董占林和第11军的关系为例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。1970年4月,第31师奉命在下关地区进行战术演练。演练结束后,董占林开始进行总结。然而,就在他讲话不久,突然下起了大雨。作训处长担心军长被雨淋湿,便上前为他打伞,但董占林直接拒绝了。
这是原昆明军区第11军的照片。
董占林显然不需要别人为他挡雨。参谋悄悄给他披上雨衣,却被他毫不客气地甩到地上。接着,大家看到他在雨中泰然自若地进行讲评。说到激动之处,他毫不犹豫地在泥地里示范了标准的战术动作,教大家如何利用地形地物。受他影响,官兵们纷纷脱下雨衣、丢下雨伞,直面风雨的考验。
董占林在第11军的任期虽不长,但他注重实战训练、不搞形式主义的作风,给这支军队留下了深刻印记。1979年2月,第11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表现出色,共击毙、击伤、俘虏敌军近3000人,并培养出了廖锡龙、何其宗等一批优秀将领。作为一支成立时间较短的野战部队,第11军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实属不易。在第11军大放异彩之际,董占林已调任西北地区,先后担任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和第47军军长职务。
董占林曾驻扎在南疆的前线地区。
1980年代初期,董占林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。当时,中越边境冲突仍在进行,作为经验丰富的军事指挥官,他带领军区工作组前往南部前线,为第47集团军提供战略指导。1988年9月,随着我军实施新的军衔制度,董占林作为建国初期的大校,晋升为中将。1990年4月,兰州军区进行人事调整,董占林正式退役,结束了他长达五十多年的军事服务生涯。
在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中,第11军的第32师和第33师被撤销,但第31师并未受到影响,反而被划归成都军区第14集团军,并按照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的编制进行重组。此后,第31师在1998年的五十万大裁军和2003年的编制调整中依然保持稳定。直到2013年,成都军区对第31师进行了拆分,将其改编为机械化步兵第31旅和山地步兵第32旅,标志着该部队的进一步转型。
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下属的某合成旅,举办了一次小规模的英模连队比武活动。
2017年,中国军队进行了新一轮的编制调整。在这一轮改革中,第14集团军的番号被撤销,其下属的机械化步兵第31旅和山地步兵第32旅被并入南部战区陆军的第75集团军,并按照新的合成旅模式进行重组。从历史沿革来看,这两个旅原本是由摩托化步兵第31师发展而来,而第31师又是第11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尽管第11军在中国军队的历史中存在时间不长,但它取得了显著的战斗成就,这与该军首任军长董占林的领导密不可分。
到此为止。
Powered by 河北快三开奖结果15期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